查看原文
其他

竟然没有任何一档职场综艺触碰到职场的本质

冷眼编辑部 冷眼看电视 2022-03-19


《亲爱的客栈》突然从慢生活综艺转型为伪职场综艺时,大概已经为职场类综艺的比拼拉开了帷幕。之后真正的职场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向大家展示了知名律所的实习挑战,紧接着《老总来了》也在11月23日播出,探讨老总和职员之间的关系。



三档节目大概完成了“假想职场”——“照搬韩国职场”——“国内真实职场环境展现”的阶段式进步,《老总来了》应该算是三档节目中观感最好的节目。


节目中一共三位老总:李诞、邹市明、戴科彬。其中李诞和邹市明都是大家相对熟悉的艺人,尤其李诞能够极好的活跃节目气氛;戴科彬是猎聘公司的老总,虽然观众对戴科彬不够了解,但猎聘是大众十分熟知的公司,所以在老总的选择方面还是很精准的。



老总观察团也由三位组成:海清、熊梓淇以及专家刘云峰,代表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几类人对老总进行观察。



但说实话《老总来了》这档节目虽然观感不错,可看性也强,但我完全不知道这档节目想要干什么。



谁被观察,怎么观察,被谁观察


在我看来观察类综艺想要成功,必须要解决的三个基础问题就是谁被观察、怎么观察、被谁观察。基础逻辑问题解决了,节目也就顺畅了。而目前《老总来了》可能只解释清楚了“谁被观察”。


依照这档节目所说,节目是想要通过对老总的观察,加强老总和职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并且三位老总在节目开始前就一起宣誓,无论在节目中看到什么都不能生气。但这样的架构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职员在老板面前不敢畅所欲言是一个天然的矛盾,说了怕丢工作,不说又无法改善工作环境,这样的矛盾心理并不是一档综艺节目可以改善的。


《老总来了》中展现了很多老总和职员之间的矛盾,比如戴科彬虽然设置午餐会去倾听职员的意见,但事实上职员饭也吃不好,想要提的意见也未必能说得出口。



然后节目对这些员工进行了采访,员工们反而在镜头前畅所欲言了。但午餐会时就是有摄像头在的,为什么当时员工们不愿意趁着有节目在的时候尽情向老板提意见?这样一来我完全不知道这些员工到底是否信任节目组也信任自己的老总。



另外坐在老总观察团位置上的三个人也相对有些尴尬。海清是三个人中发言最多的,也是最能发现核心问题的人,由于她自身能力比较强并且在年龄上也相对成熟,所以怼起老总来毫不手软。但海清的问题是,她没有常规意义上的就业经历,即使有,节目中也并未对海清的就业经历做出介绍。



熊梓淇的位置就更尴尬,他不仅没有常规就业经历,年龄也较轻,对职场环境完全没有概念,完全无法代替年轻的就业者。



专家刘云峰是唯一一个适合老总观察团身份的人,但他到目前为止完全没有任何存在感,发言极少。



同时观察团和老总们在观看过程中都可以用手中的小锤子表示抗议,但这种抗议其实应该发生在老总和员工之间,而不是老总和身份尴尬的观察员之间。



节目的制作动机到底是什么?


关于制作动机我们已经聊过无数次,但显然这不是一个很好解决的问题。像《亲爱的客栈》想要创新,于是彻底转型成假想职场,在明星嘉宾之间形成一个公司机制,要求明星在“在职期间”尽力完成任务。


但《亲爱的客栈》这样的设置不合理在于,明星们并没有这方面需求。除了刘涛以外的所有人都在最开始展现出了不适感,像阚清子这样的老员工甚至是没有被告知节目改版就来了的。



《令人心动的offer》虽然照搬了韩国原版,核心架构上没问题,但和韩国原版太过相似的职场环境让人忍不住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中国的职场呢?一旦观众产生了这样的怀疑,那么《令人心动的offer》能提供的offer就没有任何说服力了。



《老总来了》表示想要增进老总和职员之间的相互理解,甚至员工可以吐槽老总,看似清晰明朗,但目前来看这档节目只是给员工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机会,而不是一个有效沟通的平台。


同时老总面对着的是完全不具有代表性的观察团,也并没有展现出认真听取意见的姿态,像邹市明在短片中整体比较暴躁,管理上也有很多弊端,但邹市明并没有展现出听取意见的姿态,几乎每一次被观察团和其他两位老总反驳时,他都会下意识的辩解,甚至还有些自豪。



如果说《老总来了》真的想要建立一个老总和员工之间的交流平台,那么至少观察团应该是真实的从业者,他们会站在真实的员工角度来探讨职场问题。比如戴科彬说很多员工讨厌在夫妻店上班,邹市明并不认同,那么是不是可以有真实的就业者在现场给出意见?



目前《老总来了》展现出的工作环境是,老总是完全的决策者,员工是被动接受的一方。但事实上老总和员工应该是互相需要的状态,员工有得到报酬的需求,老板也有雇佣员工的需求。


如果老板能够听到求职者的意见,知道自己的习惯和行为或许会导致员工的不满甚至离职,或许在场的老总们对待这档节目会更认真。


目前来看《老总来了》完全无法起到有效沟通的作用,更像是老总们的生活记录,甚至这个所谓的沟通平台是不平等的。


如果真的想要建立有效的老总和员工之间的交流平台,我认为首先这档节目应该避免采访受雇于节目中老总的员工(至少匿名采访),以保护员工们的正常工作和社交关系不受这档节目的影响。其次观察团应该由真实的普通就业者来担任,以真实员工的角度向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老总们阐明自己的想法,同时通过观看老总工作片段提出就业者角度的意见。


《老总来了》其实想法是好的,探讨工作环境以及老总和职员之间的关系对于从业者是有十分有意义的,但越是这种探讨民生的节目,越应该知道节目承载的重量,越不能用飘在天上的视角来设计。


另外,《老总来了》大概是对笑果文化一次最好的宣传,试问谁不想在一个下午两2点上班,没有打卡需求,工作环境轻松,老板又极力培养新人的公司工作呢?




推荐阅读




观察类综艺的后期制作之道



为什么说这档成年版的《爸爸去哪儿》刚及格



中国偶像团体的命运只能靠综艺成就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